冬季鱼的趋温性明显,在低温情况下活跃度不高。而立春后,虽然仍有低温现象,但强度已经减弱了,晴天时阳光普照,温暖宜人,鱼也会越来越活跃。
都说“春钓滩”,很多钓友觉得春天钓位宜浅不宜深,但我们在选钓点时,要根据遇到的实际情况来调整。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春季钓鱼,到底如何判断钓深还是钓浅。
天气变化
立春后气温有一定回升,在晴天温度比较稳定的时候,中午气温高,鱼容易上浮,则适合钓浅。
但在相对晴朗的天气,昼夜温差依然很大,甚至能在十几度左右。上午10点前、下午4点后,气温下降明显,鱼常在这两个时段前后,咬钩率减少,早晚钓深时,也要把握好下竿的时机,不要错过鱼咬钩。
而在天气阴冷时,水温比较稳定,变化一般都不大,水体底层水温要高于中上层水温,趋温的鱼儿都在底层水域游动,则需要钓深一点了。
水底有高坎土梗,以及坑洼的地方,正是鲫鲤等群居鱼喜欢的场所,这个时候鱼儿觅食较为积极,有时候甚至要比晴天时鱼口会更好一些。
当碰到春雨绵绵的天气,雨水细腻温暖,落入水中,会增加水的溶氧量,也会把岸上的植物带入近岸浅水处,水色变浑浊,形成掩盖作用,鱼儿上浮寻找食物,正是作钓的最佳时机,这时候选择钓浅即可。
刮风走水情况下,如果浅水区刚好在下风口,毫无疑问食物是丰富的,溶氧量也充足,但水温会偏低。冬季和春季,鱼儿依然会把“趋温性”放在第一位,适合的温度下才会对食物和氧气有比较高的需求。下风口温度低,钓鱼人坐着也不舒服,即使有鱼,数量可能也不会多,倒不如换个钓位了。
水域情况
浅滩是春天鱼类最好的游弋和繁殖地。春季水温回升,鱼儿会比人更敏感温度变化,逐渐从深水区游向近岸草滩处。
在阳光照射下,浅滩处的水温要比深水区高几度,微生物、植物、虫类最先在浅滩处复苏生长,能给鱼提供丰富的食物来源,也是天然的藏身场所,春季鲫鱼鲤鱼等鱼类还会到浅水处产子,繁殖后代,产卵后需要补充能量。而浅水区的食物必然多于深水区。所以很多鱼都有趋向浅滩的习惯。
值得注意的是,水越浅鱼的警惕性也就越高,钓浅滩要选对草。水草要先从浅滩长出来,才能够为鱼保暖、提供遮蔽物、藏住食物。
如果浅滩处水草稀少,水深只有一米多,基本是不建议作钓的。如果水草有厚有稀,可以钓中间过渡区或者水草稍微稀疏点的地方,水草太厚反倒不方便游动觅食。
如果是很大片的浅水滩,同样不适合钓浅、钓近。立春后鱼的活性还没有那么高,浅滩升温快,降温也快,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在浅中找深,如果实在找不到深水,可以尽量用长竿钓远。
在水质清澈的地方,往往在光线充足的情况下,能见度更高,鱼觅食会比较谨慎,深水更藏鱼。在水比较浑浊的地方,则可以钓浅一点。
在小水域、窄小水面进行施钓时,小水域接受传递热量快,水温上升也快,受外界影响小,鱼类趋温浅水。
如果在宽阔大水面,风浪往往比较大,水面与空气接触面越大,浅水区温度上升越慢。能找到避风有水草的地方,也是不错的选择,如果没有,还是以钓深水为主,长竿钓2-3米以上深水。
寻找鱼层
看到这里,可能会有钓友问:几米才是深?几米才算浅?
其实水情不一样,深浅也不一样,不能肯定地说就要选几米深的水。比如在大水面,有些地方水深5米以上,而小水面水深1米左右,钓深水也不过1米水深,水域面积不一样,深浅不一样。
还是要根据水域面积、地形、水草,以及是否藏鱼,找到鱼道和鱼窝,确定当时情况下作钓的水深浅。
在钓离底和钓浮时,一般是调高钓低,找底调漂后可以从离底10厘米左右开始慢慢搜寻鱼层,每次下拉10-20厘米,试钓几竿,一般鱼层正确就很快会有鱼口。
总之,在春季钓深钓浅不可一口下定论,要因天气、温度、时间、水情等方面而定,再加上钓位合理,用饵对口,是不难钓获目标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