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坑不上鱼有什么办法

11-06 黑坑 0 钓友

大家经常会有这种感觉,就是窝中明显有鱼,但漂相紊乱导致上鱼率极低,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显现的发生呢?今天就从几个细节方面来给大家说说。

一、是否是在饵料配置的状态上出了问题

饵料既要追求雾化效果好又要讲究有一定的黏性,雾化过快,附钩性就差,鱼儿只能闻得到香味而就不到饵;雾化过慢或不雾化,饵料就成了一块死“疙瘩”,鱼诱不进窝就会造成无鱼问钩,影响钓获量;出现上述情况,唯一的办法就只能重新开饵,把饵料状态调出来,渔情才会发生变化。

二、是否是在饵料的味型上出了问题

“夏主清淡、秋主香甜、冬春主腥”和“肥水主清香、瘦水主腥香”的饵料味型配置原则是否违背,不同季节和不同水情分别用什么味型是台钓人应当具备的基础知识。

三、是否是在饵料的适口性上出了问题

“一方水土养一方鱼”,一定要考虑钓场对象鱼的吃食习惯和偏口问题,不能想当然,特别是钓野水鱼尤其要注意;本塘颗粒(又称原塘颗粒)是最好的绝杀饵,要投食所好;同时,要注意不要把饵的状态调得过硬或过松,过硬,适口性差,过松,钩饵到底,只剩空钩,这也是不上鱼的一个原因。

四、是否是在鱼的“吃口状态”的应对上出了问题

根据季节和钓场的具体情况判断对象鱼的“吃口状态”非常重要,重口、轻口、滑口、涮口、生口等吃口情况相对应的浮漂调钓关系不一样,重口和生口鱼要相应钓钝一点,轻口、滑口和涮口鱼相应钓灵一点,灵钝的尺度还要根据鱼的个体大小和当天的天气情况作出相应调整,漂象乱的现象非常复杂,但大多与“吃口状态”判断不准有关系。

五、是否是在浮漂的“吃铅”轻重上出了问题

窝中明显有鱼,就是不上鱼,还要考虑水底淤泥是否过厚或杂物是否过多,鱼发现不了钓饵或吃不到钓饵,如淤泥过厚或杂物过多,则应减轻浮漂的吃铅量,把漂调到能把饵平衡在淤泥或杂物之上;或者改用比重较轻的饵料,使饵团落在淤泥或杂物之上;这样做的目的是便于鱼能发现饵料和方便就饵。

六、是否是在子线的线径搭配和柔软度上出了问题

子线的线径要小于主线线径的二分之一,且要柔软,子线线径过大或子线过硬,不利于鱼就饵,特别是对天坝坝头警觉性高的野生鱼和那些被钓过多次或刁滑的鱼儿,细线小钩“巴鱼”才是硬道理。

七、是否是在鱼钩型号过大或钩条过粗上出了问题

鱼钩型号过大,不利鱼吞钩;钩条过粗,不利鱼吸钩;要根据对象鱼的大小和季节确定用钩的大小。

八、是否是在判断鱼的泳层上出了问题

由于饵料的雾化作用,在垂钓中鱼层发生变化是常有的事,往往出现底钓突然钓不到鱼,如果鱼层较乱,可以试试打穿程,主动找到鱼的泳层,一句话就是用积极的态度,尽量使你的钓棚和鱼层一致,鱼讯自然也就有了。

九、是否是在不规范的钓事动作上出了问题

抛竿、抬竿和溜鱼不当等原因易导致鱼受惊吓,会影响就饵;钓事中要尽量小心谨慎,规范台钓动作,尽量避免惊鱼,同时,鱼中钩后要迅速提离窝点,不要失误跑鱼。

十、是否是在浮漂语言的判读上出了问题

读懂浮漂语言是台钓的基本功之一,不同对象鱼的浮漂语言特征不同,不同材质或不同型号的浮漂语言也不一致,钓组的搭配、饵料的状态、调钓关系的具体运用、水线的长短、季节的不同、鱼情的差别、天气的变化等因数都会影响浮漂语言的判读,只有靠长期的实践和摸索,在鱼事中不断总结,才能准确判读不同鱼情下的各种浮漂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