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亚人必须了解的那些事——拖钓海鲈的钓位及钓点选择

11-13 看点 0 钓友

1、海鲈季节性活动规律

在大连海域,海鲈分别因其体表颜色的差异而分为白鲈和黑鲈,它们是黄海及渤海流域较为常见的经济鱼类,属于迴游季节性鱼种,渔期为每年4月未至11月初,黄海海域的盛渔期为每年4月未至7月未,渤海海域的盛渔期为每年8月至11月初。

海鲈以小鱼小虾为食,在漫长而寒冷的冬季到来的时候,北方的海鲈会游向深海和南方海域过冬,在次年4月末又会首先来到黄海活动觅食。在这期间,海鲈鱼群的个体规律是大鱼(10斤以上)较少,小鱼(4斤以下)较多,大鱼和小鱼的数量比例一般是6:1。而在每年10月至11月,渤海海域的海鲈渐渐长大,不断增多,族群中个体较小者的体重也能达到半斤,个体稍大者的体重能达到二三斤,但是超过8斤的个体一般很少见到。

就海鲈的季节性活动规律来看,这其中有个百思不得其解的奥秘,那就是每年8月黄海海域中的海鲈钓获量会明显下降,分析其主要原因可能由于气温偏高,不适合海鲈的生存条件,因此它们会游向深水层。

再者,这时的各种小仔鱼苗或小型鱼类会成群结队地涌向岸边,海鲈不用东奔西走就能方便快捷地猎食到各种美味,这时的钓鱼人只有期待秋季转战渤海湾再来一次“阻击战”了。

2、海鲈每月活动规律

钓友们都知道每月的大中潮汛,这种潮汛并不是船钓或岸钓六线鱼和黑鲪鱼的理想潮汛,但是反过来看,这种潮汛恰恰给岛礁拖钓海鲈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合适的流速给海鲈觅食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海鲈会选择适宜的流速顺流而行,去寻找它们的“理想港湾”和“绿色食品”。当它们发现猎物时,就好似饥狼饿虎一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过去,凶猛地咬住小鱼的头部(这是动物猎食时普遍具有的本能和习性)。

3、海鲈的日常活动规律

海鲈每天的觅食旺盛期为早晨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这时饿了一夜的海鲈会食欲大增。如果赶上潮水正合适,此时拖钓海鲈的效果最佳。

狂风暴雨来临之前,可能是因为海鲈具有与生俱来的超前意识本性,这种残酷的自然现象也会促使它们先知先觉,胃口大开。这种情况在狂风暴雨降临过后也同样适用。

落潮后的1~2个小时,当潮流明显减弱之时;或者涨潮后的1~2个小时,也就是换流之后又见新“流线”(流线就是潮水的流动在海面上显现出的迹象)出现时,特别要注意的是这种“流线”移动到礁边时,这也是海鲈觅食活动的理想时机,也是钓鱼人集中体力和精力去奋战的最佳时机。

当潮水流速最大时和基本无流时,海鲈的觅食活动不太活跃。因此,为了减少盲目甩竿的“机械运动”所带来的疲惫,这时你最好还是休息一会儿,补充一下食物和饮用水。所以,准确掌握流水对海鲈活动的影响规律,灵活抓住上鱼时机,保持体力减轻疲劳是很有必要的。

4、钓位的选择

什么叫钓位?就拖钓而言,钓位就是钓者准备施钓的位置。笔者经过数次的探钓摸索,认为在岛礁区域实施拖钓,理想的钓位应该是水深在5米以上并能产生缓流、回流、窝流的凹湾区。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由于大自然鬼斧神功所打造出的奇形怪状的岛礁地貌被水中的动植物所利用(这里的潮水流速减缓,海藻、贝类、微生物等生长旺盛,是小鱼小虾生存和躲避急流冲击的汇集地),因此铸就了海鲈吃喝玩乐的理想“客栈”。

这里不但是“食物链”诞生的地方,也是钓鱼人在作钓实践中确认的最为理想的钓位。在这处凹湾区中,如有暗礁存在那就更加理想了。

当然,凹湾区最好是沿岸边的延长线内凹进10米以上的宽度,而钓位到达另一端的延长线的距离要在60米以上。如果钓场内无凹湾处,也可选岛砣两端潮流的汇合处作为钓位。

综上所述,我编了个便于记忆的顺口溜:“钓鲈应选大潮天,钓位要找岸边湾。”

5、钓点的选择

钓点也就是钓者欲将钓组掷到的地点或收线时经过的某一“目的点”。如果你的钓位选择得比较好,但是你的钓点选择得不不对头,那么必将会造成实得其反的效果,笔者的体会是要做的“钓点不离湾”。

当你的钓位选定之后,下一步要做的就是确定钓点,有时钓组落点是虚,而在往回收线的过程中要经过的某点则是实,这个实点也就是我们认为可能要上鱼的地方。

某些动物的异常表现也可帮助我们选择钓位和钓点,例如有时在不远处海面的上空,会有成群结队的海鸥上下翻飞,有时海面上会突然出现数条小鱼齐向一个方向跃出海面奔逃,或者你观察到水面上不时有大鱼追吃小鱼而翻搅起的水花等,这些迹象就是你要选择的明显钓位和钓点。

特别切记,你的钓点应选择在小鱼逃奔的前方大约5米处。让我们回过头来再说说怎样才叫不离湾,也就是说,你应选择湾子的两头突出处和来流的始端处,最好不要站在湾子的凹底处。

甩竿时,钓组如处在逆流、顺流、横流等情况下,对于鱼情的影响一般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