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后想钓好鱼,把握好这几个时间和钓点!

12-01 看点 0 钓友

入伏后就代表着真正的暑天已经到了。俗话说“伏天到,鱼难钓”,入伏后,白天气温增高,鱼类进入生长期,食欲旺盛。但烈日当空,骄阳似火,气温和水温太高,水中氧气缺乏,常规钓点的水中无鱼,这就是“鱼难钓”的原因。

这个时候垂钓的确存在一定难度,但只要我们掌握了高温季节鱼的活动规律,并采取相应的方法和措施,仍可做到淡季不“淡”,大获丰收。

入伏后天气选择

1、钓阴天

在高温季节的阴天,因没有阳光直接照射,水温相对低些,水中的鱼儿要比阳光强烈的晴天活跃得多。此时出钓,钓友既可避开大晴天强烈阳光的照射,钓获量也肯定要比高温的晴天多很多。

2、钓风天

有风天气,可大大增加水中溶解氧的浓度,但如果是超过5级以上的大风,会出现走漂、看不清浮漂信号等问题,就不太适宜出钓了。

3、钓雨中

“晴天钓早晚,细雨钓全天”,高温季节的小雨天,池水温度降低,水中氧气的溶解量增加,鱼儿感到舒适,就会到处游动和觅食,从而增加钓获的机会。

4、钓雨后

夏钓最理想的天气就是雷阵雨过后,此时不闷热,凉爽宜人,水中温度明显下降,水中氧气充足,岸上冲刷下来的食物增多,鱼儿游动、觅食非常活跃。

若在池塘、湖泊、水库下钩,鱼儿便频频上钩;若在江、河下钩,要等到退水时,才是钓鱼的好时机。

入伏后时间选择

1、钓早晚

“早钓黎明,晚钓黄昏,中午钓树荫”。夏季的早晨,气温一般在20~30℃,这是鱼儿觅食的最佳气温和水温;天刚亮,水生植物由开始吸取水中氧气改为光合作用而放出氧气,鱼儿觅食活跃,易钓。

入伏后的傍晚,即下午5点以后,太阳已西斜,气温下降,水温也随着下降。鱼儿在深水区休息后,预感到夜晚的到来,表层水已开始凉爽,便纷纷从深水区逐步游向岸边来进行“晚餐”。此时,鱼儿觅食活跃,易上钩。

2、钓夜晚

到了晚上,水温和气温下降;再因鱼类有怕惊扰、怕强光的习性,夜间干扰少,光线弱;加之夜间凉爽,晚风一吹水中氧气增多,鱼儿便放心大胆地游到岸边,寻找食物。夜钓,除白天能钓到的鱼类外,还能钓到鲇鱼、黄颡、鳜鱼等肉食性鱼类。

3、钓气候异常的中午

夏天的中午,一般是难钓到鱼的。但也有例外,如梅雨天气,气温、水温也不高,仍可钓鱼。再如雷雨天气,或南北气流干扰天气也格外好钓。

入伏后钓点选择

1、钓浅钓边

盛夏的早晨,从天刚亮到9点钟之前,这时鱼池浅处和边上的水温经过一夜的下降,温度比较适宜,水中溶解氧浓度较高,又没有外界的干扰,加上又有一些草籽儿或小虫等饵料,鱼便游到池塘边上或浅水区觅食或栖息,此时钓浅或钓边肯定收获连连。

2、钓荫凉

夏天气候炎热,阳光直射,对水温极为敏感的鱼类,此时也都躲在深水区和有树荫、坡荫、水草旁“乘凉”,故钓点应选择遮阴处、水草旁。就垂钓水域的水色而言,也应该选择黑阴阴的水色下钩。

3、钓草

高温时节,水边高大茂密的蒲草、芦苇等水生植物,是鱼类天然的庇护所,鱼类一旦遇到危险便会钻入草丛中避难,以躲避天敌的捕食或追击;同时草丛也是鱼类的天然食堂,稚嫩的水草、水草中的小虫、草籽儿等等都是鱼类的食物。

中午的高温时段,水草中的阴凉处,氧气充足,温度适宜,是鱼类避暑的胜地。所以高温时节钓草缝、草洞、钓草边都是不错的选择。

4、钓进水口和流水处

因涨水时,水位迅速上涨,一些具有逆水争游习性的鱼类,便借机逆水而上,涌向进水口一带。新水裹挟各种籽叶、昆虫、虫卵等,为鱼类带来新鲜佳肴,诱使鱼类在进水口附近争抢觅食。

但在落水时,水位发生明显下降,浅水区的水都不深,鱼儿没有藏身之处,纷纷逃离近岸区或顺流而下,潜伏于深潭之中寻找食物。

5、钓深水

入夏后,浅水区温度上升超过鱼类生活的适宜温度时,鱼类便由浅水区向深水区游动觅食、聚集和栖息。因为水深1米以下水温变化相对缓慢,昼夜温差小,所以酷热的白天,鱼类大多喜欢在1.5~2米的深水处觅食,故宜钓深。

但“夏钓深”并不是水越深越好,超过3米以上的深水,光照不足,含氧量低,天然饵料少,鱼儿也不喜欢到这里栖息、觅食。